利尿剂的种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肾脏病患者出现浮肿尿少,为了缓解症状经常使用利尿剂,利尿根据作用部位、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分为以下几类:
1.噻嗪类:氢氯噻嗪,常见并发症是低钾、低钠血症;
2.保钾利尿剂:螺内酯、武都力,常见并发症是高钾血症;
3.袢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常见并发症是低钠血症及低钾、低氯血症性碱中毒;
4.渗透性利尿剂:常见的是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或淀粉代血浆(760代血浆),甘露醇,此类药物往往会诱发“渗透性肾病”,导致急性肾衰竭(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高渗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肾病综合征患者慎用,甚至禁用。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明显浮肿,限水、限盐,同时使用利尿剂,易出现低钠、低钾血症。应注意保钾和袢利尿剂或噻嗪类利尿剂联合使用。
此外利尿剂切不可长期使用,使用期间应定期查血电解质(钾、钠、氯),以免造成电解质紊乱。
如袢利尿剂长期使用,再加上患者常低盐饮食,易造成低钠、低钾血症,大多数血钠超过130毫摩尔/升的患者,症状不明者当出现乏力、易疲劳等症状时应警惕,血钠125~130毫摩尔/升者,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乏力等。血钠降至125毫摩尔/升以下,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嗜睡、共济失调、震颤、昏迷等。临床一旦发现低钠、低钾血症,应立即停用利尿剂,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纠正。对于长期浮肿尿少的患者利尿剂应间歇使用,并密切监测血电解质。
总体来说,每一种利尿剂都有其优缺点,用的恰当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避免副作用的产生。即使没有引起任何不良效果,长时间使用利尿剂也会导致药效消失,因此需要间断使用,必要时更换利尿剂的种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浮肿的消失应该建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而不应该依赖利尿剂、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