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图文实例详解OFFSET函数的使用方法(2018详解)

图文实例详解OFFSET函数的使用方法(2018详解)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图文实例详解OFFSET函数的使用方法(2018详解)

OFFSET定义:=OFFSET(A4,5,3,4,3),以指定的引用为参照系,通过给定偏移量返回新的引用。

作用:说起OFFSET函数,真的是像雾像雨又像风,从复杂的数据汇总、到数据透视表再到高级动态图表,都离不开OFFSET函数的默默付出。

通过OFFSET函数,可以生成数据区域的动态引用,这个引用再作为半成品,通过后续的处理加工,就可以为图表和透视表提供动态的数据源、为其他函数生成特定的引用了。

这个函数有5个参数:

第一个参数是基点:A4

第二个参数是要偏移几行,正数向下,负数向上。这里是向下偏移5行

第三个参数是要偏移几列,正数向右,负数向左。这里是向右偏移3列

第四个参数是新引用几行。这里是引用从基点开始的4行

第五个参数是新引用几列。这里是引用从基点开始的3列

如果不使用第四个和第五个参数,新引用的区域就是基点A9也就是返回的是一个单元格

如果使用下面这个公式:

=OFFSET(A4,5,3,4,3)

就是以A4为基点,向下偏移5行,向右偏移3列,新引用的行数是4行,新引用的列数是3列,最终得到对D9:F12单元格区域的引用。

OFFSET定义:=OFFSET(A4,5,3,4,3),以指定的引用为参照系,通过给定偏移量返回新的引用。返回的引用可以是一个单元格也可以是一个区域,如果最后两个数字是 1,1或者不写就返回的是基点,如果是其他数字就返回一个区域。

作用:说起OFFSET函数,真的是像雾像雨又像风,从复杂的数据汇总、到数据透视表再到高级动态图表,都离不开OFFSET函数的默默付出。

通过OFFSET函数,可以生成数据区域的动态引用,这个引用再作为半成品,通过后续的处理加工,就可以为图表和透视表提供动态的数据源、为其他函数生成特定的引用了。

这个函数有5个参数:

第一个参数是基点:A4

第二个参数是要偏移几行,正数向下,负数向上。这里是向下偏移5行

第三个参数是要偏移几列,正数向右,负数向左。这里是向右偏移3列

第四个参数是新引用几行。这里是引用从基点开始的4行

第五个参数是新引用几列。这里是引用从基点开始的3列

如果不使用第四个和第五个参数,新引用的区域就是基点A9也就是返回的是一个单元格

如果使用下面这个公式:

=OFFSET(A4,5,3,4,3)

就是以A4为基点,向下偏移5行,向右偏移3列,新引用的行数是4行,新引用的列数是3列,最终得到对D9:F12单元格区域的引用。

从基点F4向下移动几行是不包含F4的,但是从F4移动到I9这个基点后在从I9向下和向右移动是包含I9的

所谓动态图表,就是能根据指定的条件,自动变化图表数据源,使图表能够按照我们指定的规则,动态显示数据中的重点关注部分。

OFFSET函数和动态图表之间,属于是“见不得人”的关系。

说“见不得人”,是指不能在图表中直接使用OFFSET函数,而是要将OFFSET函数先定义成名称,然后在图表中使用自定义名称作为数据源。

看下面这个实例:

这个销售流水记录中,每天都要不断的添加数据。现在要制作一个图表,仅展示最近7天的销售状况。

首先,在【公式】选项卡下,单击【定义名称】,分别定义两个名称:

日期=OFFSET($A$1,COUNT($A:$A),0,-7)

销售额=OFFSET($B$1,COUNT($A:$A),0,-7)

说说定义名称日期这个公式的意思:

COUNT函数对A列数值计数,结果作为OFFSET函数的行偏移参数。

OFFSET函数以A1为基点,向下偏移的行数是COUNT的结果,也就是A列有多少个数值,就向下偏移多少行。

这时候就相当于到了A列数值的最后一行,给定的偏移列数是0,新引用的行数是-7,得到从A列数值的最后一行开始,向上7行这样一个动态的区域。

如果A列的数值增加了,COUNT函数的计数结果就增加了,OFFSET函数的行偏移参数也就随之变化。

接下来,按下图步骤插入一个柱形图。右键单击数据系列,选择数据源

设置数据系列的系列值为:

=Sheet3!销售额

这里的Sheet3,是数据源工作表的名称。销售额,就是前面定义的名称。

设置轴标签的区域为:

=Sheet3!日期,日期,就是前面定义的名称。

OK了,以后我们只要不断的在数据源表格中添加数据,这个图表就始终显示的是最近7天的数据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