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贵州一村立村规:红白事只能三菜一汤,那不够吃怎么办?

贵州一村立村规:红白事只能三菜一汤,那不够吃怎么办?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贵州一村立村规:红白事只能三菜一汤,那不够吃怎么办?

立这个村规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也是在三菜一汤绝对够吃的情况下做出决定,而且也得到村民同意和响应,村干部不会一时脑热随便自己拍板决定。

据村主任吴进荣解释:以前他们村办红白喜事,基本上都是15个菜到18个,有的超过20个,浪费很严重,现在规定三菜一汤,够吃就行。不许浪费粮食。

事情发生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洛香镇新平村,走进村口就可以看到,村庄路旁竖着两块石碑,碑上刻着《村规民约》,上面明确规定:不管谁家经济条件如何,操办红白喜事酒席,只能在三菜一汤以内,违者接受全村处罚‘三个120’一一120斤猪肉,120斤大米,120斤米酒,给全村人使用。

这个规定实在别出心裁,让人眼前一亮。

据介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新平村攀比之风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红白喜事上,都喜欢大操大办,动辄花费上万甚至几万块钱,红白喜事演变成比阔气、争面子工程,尤其在请客吃酒上面,消费特别严重,满桌子十几个菜,吃不了多少,甚至不到一半,最后全都浪费掉了。很多家庭明知道不合理,但是为了面子,不得不跟风协办,打肿脸充胖子,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就容易让邻居和村里人耻笑,这个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几年,每个过红白喜事的家庭都无可奈何。

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2018年,该村两委召开全村村民大会,经过大家伙协商同意之后,共同制定了《村规民约》,并且刻成碑文,警告全村人必须遵守规定。此举赢得村民热烈拥护,大家纷纷表示【我们一定遵守,不搞铺张浪费】。

该村党支部书记潘承远表示:现在村规民约基本上得到贯彻执行,村民都能遵守,杜绝了浪费现象。

我们为新平村这个举动点一个大大赞。

前几年,在红白喜事中大搞奢侈场面,浪费无度几乎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一场酒席下来,扔掉的美味佳肴比吃掉还多,让很多人看着痛心,但是为了面子上能过得去,为了让亲朋好友觉得光彩,当事人明知道不该这样,可是也不能免俗。

制止浪费,主要缺少领头人带头,只要有领导或者当地有影响力的人出面提倡,老百姓马上都会赞成,新平村领导干部起到带头作用,为村民谋福,值得许多地方学习和借鉴经验。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地方还不富裕,甚至边远地区还有农民处于贫困线,因此我们不能浪费,也不该浪费,因为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油,都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基本上不会出现不够吃的情况,每个桌坐几个人基本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事儿,只需要按照每个桌所坐的人来调整菜量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做到不浪费也不会出现不够吃的情况。

一、红白事儿都是在人坐好后再上菜,可以在上菜前提前调整菜量即可避免不够吃的现象。在农村办事儿基本上都是先走流程最后再吃饭,大多数情况都是前面流程走着后面的家属守着好几个铁锅在做菜,三菜一汤确实有些少也不好掌握量,但在农村办事儿最方便的就是数人头,一个桌坐几个人那都是有讲究有安排,这样在上菜前就可以根据桌上的人数来进行调整。

如果真的出现了菜不够吃的情况,多数人也不会在这种情况下调理,毕竟前来捧场就是为了来帮忙,参加婚礼是来讨个喜气,参加丧事儿是来安慰亲戚朋友,就算当天吃的不符合口味没有吃饱也不会在背后说三道四,所以只好大致掌握好就行了。

二、立这样的村规其实很好,既能给自己家节省开支又能避免浪费简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对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洛香镇新平村立的这个村规来说,确实是非常不错!农村以前办事儿都讲究要所有人都吃好喝好,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做十几二十个菜,甚至还会在宾客吃的过程中不断的加菜,当宾客吃东西的能力没那么强的情况下,就会剩下很多食物,而这些被剩下的饭菜基本上就是被倒掉或者喂猪。

这种讲阔气讲排场的举动确实过于浪费,这项村规其实也是在变相约束村民“节约是美德”,有了这个村的良好示范,没准儿周围的村都会争相效仿,也许节约之风就此在农村生根发芽了也说不定。

最后:如果推行到全国都这样做,饭店以后还能赚到钱吗?

红白事只能三菜一汤,不够吃也只有忍着了,回去之后再补餐,毕竟红白事一个喜事,一个丧事,都是需要很尊重别人的,另外,红白事一个图格热闹,一个图个哀悼,都是气氛,也不图吃的,少点菜也能真的起到节约的作用。

为了控制这种铺张浪费的趋势,也为了响应节约粮食的号召,三菜一汤的村规是合理的,不够吃可以考虑加大菜量。

他只定了菜和汤的种类并没有定量,如果量大的话还是可以够吃的,虽然这个村规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浪费,但是实际上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