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打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家长都不愿看到的困难和痛苦。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打针了。大多数的孩子害怕打针,有的孩子一看到护士拿着针管就害怕得往后躲,甚至看到医院就哇哇大哭。家长看到往往难受又心疼,却很茫然,不知该如何应对。
有的家长连哄带骗,终于把孩子骗进医院,但扎针的那一刻,孩子看到护士尖锐的针头,哭闹得反而越发厉害,下次父母的哄骗已经不再起作用,甚至孩子的心中,父母已经不再可信;有的父母恐吓威胁,孩子不敢不从,但内心依旧害怕,抗拒着,但无力摆脱。这些方式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无法让孩子勇敢面对困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仅如此,当孩子无法理性面对困难或痛苦时,还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伤害。
我儿子两岁的时候打针,在最后护士拔针的时候突然把胳膊挣开,针头歪了,在孩子胳膊上狠狠地划了一道。那时就是因为没有和孩子提前沟通,疼痛的时候孩子丝毫没有心理预期,只好奋力反抗。结果伤了自己,而我看着又心疼又自责。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的作者尹建莉,她女儿圆圆从小也害怕打针,她对打针也是拒绝的。那她是怎么和女儿圆圆沟通的呢?
圆圆对打针很抗拒:说我不打针
尹建莉并没有哄骗也没有施压,反而心平气和的给孩子分析情况:宝宝现在生病了,咳嗽,还发烧,生病了你舒服吗
圆圆说:不舒服
那你想不想让病快些好了?
想,那打针疼吗
尹建莉微笑着平淡地说:打针有一点疼,就像你昨天摔了一个屁股蹲儿。摔屁股蹲儿圆圆不哭,那打针圆圆也不哭,对不对?
圆圆这时还是有一点顾虑和紧张。尹建莉又鼓励说:妈妈觉得圆圆很勇敢,你试试看自己勇敢不。
这几句话成功的说服了圆圆,她很配合的去打针了。这几句话看似简单,却蕴藏着家长的智慧和耐心。孩子生活中经常会面临这样那样的痛苦,而父母应做的是,引导孩子理性的面对困难或痛苦,这样不仅能缓解痛苦,还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当孩子面对无法逃避的痛苦时,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1.家长应该态度应该平静自若,让孩子觉得痛苦没那么可怕
2.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给孩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对于孩子将要承受的痛苦要如实相告,让孩子第二次承受的时候对家长仍有信任感
4.激发孩子的勇气,鼓励孩子勇敢面对。但同时也要给孩子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5.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这些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却无法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当我们真的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困难和痛苦时,孩子或许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脆弱。
“儿童的忍耐力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家长应教育孩子尽可能平静的接受,并培养他们忍耐痛苦的勇气”
“儿童应该学会从小理性的面对一些困难和痛苦,这样不仅能缓解痛苦,还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龙猫药师的儿子一岁了。在一岁之前是孩子打疫苗最频繁的时期。
经历了陪小娃打疫苗的全部过程,龙猫药师今天采用漫画的形式,与大家分享如何减轻孩子打针痛苦的一些经验。
注射前的准备工作
平时不要老是用“不乖就带你去打针”来吓唬孩子。
去医院前带上孩子惯用的东西(玩具、图书等)。
尽量选择疼痛最小的疫苗品牌。
如果一次性要打多支疫苗,把最疼的剂型放在最后打。
哺乳是可以让孩子忘记疼痛的最佳方法
打针的同时也可以哺乳,不用担心有呕奶等不良反应;
孩子的注意力被哺乳转移后就减少了打针疼痛的关注;
奶瓶喂配方奶就没有以上效果,所以就不予推荐了;
如果实在没有哺乳的条件,也可以用甜的饮料替代。
打疫苗时抱孩子的正确姿势
原则:
避免儿童在注射时突然动手臂和腿;
注意是“怀抱”,而非简单的“约束”;
尽量增加身体接触的面积;
需同时又表情和言语的交流,鼓励和安抚孩子;
关键的注射部位肢体应由医务人员辅助固定。
注射时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
轻轻摩擦或者拍打注射部位附近的皮肤可以缓解疼痛。
医生或者孩子自己都可以用合适的方法分散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的注意力。
大孩子可以用深、慢呼吸等方法来缓解疼痛。
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外用局部麻药来缓解疼痛。
婴儿可以在打完针后马上包裹起来,可以适当起到安抚孩子的作用。
目前无法确定可以缓解疼痛的方法
家长逗弄孩子分散注意力,效果存疑。
冰块等方法冷敷,镇痛时效过短。
连续打针还是分开打针,是否可以降低疼痛,效果存疑。
肌注疼痛还是皮下注射疼痛,目前还没定论。
以下为无效或者有害的解决方案
趴着打针,没有缓解疼痛。
打疫苗抽回血,除了平添疼痛,没有其他意义。
不推荐使用口服镇痛药。
不要欺骗孩子打针不疼,这会让孩子对你失去信任。
孩子害怕打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害怕打针的不仅仅只是孩子,大人也一样。尽管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但是还是害怕打针。一般打针都是扎的那一下比较疼。自己总结那两个克服恐惧的办法。
一个是不要看,在扎针的时候头偏向一边,不要看扎的过程。
二个是转移注意力,这个就是各有各的方法,我是如果有人陪同的情况下就握住手ta的手,使劲握。
孩子害怕打针,主要是基于针刺进皮肤的疼引发的过程害怕,说白了就是害怕拿着针头的护士走过来的过程,但孩子是比较好哄的,方法如下:
1、如果是爸爸哄,就对孩子说:“爸爸小时候也怕打针,但打针之后,发现一点都不疼,当时老师都夸爸爸好勇敢呢”。这么一说,一下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用现身说法说服孩子。
2、如果是妈妈哄,就对孩子说:“妈妈是女生、你是男生,男生是要保护女生的,你连打针都害怕,你怎么能保护妈妈呢?”,这是对孩子示弱,或是激将法,不过这只适合对男孩子说。
3、用孩子的竞争心理。对孩子说:“你看这个小弟弟或小妹妹,人家都不哭,你比人家大,就不要害怕了”。
4、用父爱或母爱。对孩子说:“如果你真的害怕,就把头趴到爸爸/妈妈肩膀上,爸爸/妈妈会保护你的”
5、物质诱惑。对孩子说:“好好打针,如果表现好的话,就给你买巧克力怎么样”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了,主要是了解自己孩子是什么性格,根据性格采取不同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打针,小的时候不要让孩子睡着的时候打,打针前一定要叫醒孩子,告知后打针,睡着期间打针容易让孩子受到惊吓,产生恐惧心理。随着孩子长大,可以在平时娱乐的过程中给孩子灌输,互动游戏。买一套模仿医疗器械的玩具告诉孩子每一件东西的用处,让孩子体会不同的角色。平时说教孩子的时候不要说什么你不听话我带你去医院打针之类的话恐吓孩子。我的孩子每次打针我都会给她提前做工作,告诉她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学会坚强,打针的原因是什么都说清楚。提醒她打针的时候会疼,只是扎进去的一瞬间,就疼一下,疼的时候你可以哭出来或者喊出来发泄,但针拔出后不疼了就要停止哭泣。有好几次都没有哭,哭的时候也是哭一下,过去了就不哭了。准备孩子喜欢的玩具或者吃的在身边,吸引她的注意力就不容易哭的那么严重了。
我都二十多了还害怕呢…
很多人怕打针主要是针头带来的恐惧感,而且怕疼。反正我是一见到针就害怕。
那么家长该如何做呢?
一、平静自若,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焦虑。如果父母一脸的焦虑、担忧,那么孩子就会觉得事情的严重性,很有可能会吓到孩子。
二、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要用孩子能够听得懂的方式去告诉他。比如孩子生病了,需要打针吃药,这样才能健康,不要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就不和他说这些。
三、孩子会承受多大的疼痛要如实相告,不要夸大其词也不要过分缩小。比如孩子第一次打针时,你告诉他一点都不疼,结果疼的他哭的嗓子都哑了,这样他就不会再上第二次当,同时对于父母的信任感也会降低。
四、激发孩子的勇气。要相信孩子的忍耐力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给他一个合适的心理准备,他们多半是可以承受一些看起来很痛苦的事情,与此同时还需给孩子留退路,不要让孩子感到“不坚强”而感到羞愧。
五、坚决不能通过哄骗或者收买孩子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很多家长喜欢用“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来抓你,或者是只要你听话就给你买玩具”等方式达到目的,这不光不能真正的缓解孩子的紧张心理,还会有碍孩子的道德发育。
分享一个宝宝学习汉字的经验。未来孩子的教育也不要忽视,待宝宝三四岁时,父母可以用手机下载识字软件“猫小帅学汉字”来教宝宝认字。宝宝本身会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所以用手机软件教,他不会产生抵触心理,而且软件的课程丰富,生动形象的图画和声音,更能激起宝宝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更多的育儿、辅食知识可以去关注一下头条号【小评果快乐育儿】
文|馒头育儿经
对于很多刚刚成为父母的新手爸妈来说,给孩子打针是一件既令孩子犯怵,又令自己头疼,还不得不做的事情。
小编有一次在医院走廊上看到一个五、六岁左右的小男孩儿,一直哭闹着不配合打针,他的妈妈几次试图抓着他的胳膊,想硬逼着他去打针,都被他挣脱了。孩子一边哭,一边被妈妈死命的拽着,整个楼道都是他歇斯底里的哭声,听着都心疼。可见这孩子对打针的恐惧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了。
好多父母为了使孩子能够配合打针,都会对孩子连哄带骗,甚至带上一点儿威胁,然而往往适得其反,孩子越来越抗拒打针,每次去医院都会‘拼了命’的不配合打针。
其实,孩子对打针的恐惧,除了打针带来的痛感孩子不喜欢,还有就是大人做的不够好导致的。那么,父母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对打针不那么排斥呢?有以下几点是宝爸宝妈们一定要做的。
一、打针的理由要告知孩子
孩子一岁多就已经懂点儿事了,这时候如果要给孩子打针,一定要事前告知孩子。比如和孩子说,打针是为了要保护你的身体,让小战士进入身体,打败坏蛋病毒。让你不生病感冒,不生病就能出去玩了对不对?千万不要觉得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二、父母要平静
这点很重要,如果大人首先一脸担心焦虑的表情,会让孩子认为问题很严重,从而产生抗拒和恐惧心理。
三、打针的感受要如实相告
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告诉孩子一点儿都不疼,以为可以消除他的恐惧心理,殊不知,骗了他一次,下次他绝对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了,甚至以后会对大人不再信任。对于打针的感受,要如实的告诉孩子,不要夸张也不要缩小,你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妈妈以前也会打针,我也觉得会有点疼和不舒服,但是护士姐姐的技术很棒,很快就打好了,休息一下就不会疼了!”
四、激发孩子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很惊人的,只要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当然,也要给他们留一定的退路,照顾他们小小的自尊心。我们要给予孩子们鼓励和适当的奖励,让他们有勇气去接受挑战。当孩子克服了一个困难,即使过程中有任何的不顺利、或产生负面情绪,至少他还是完成、做到了。这样,他就学会了理性面对困难和痛苦。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朋友吧!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关注【馒头育儿经】,更多育儿知识都在这里!
每个人都会对未知的东西感到恐惧,在孩子打针前,家长可以和孩子讲讲打针的原因、过程、结果。让孩子知道打针会疼,疼的程度,打完后怎么处理,让孩子全部了解,家长全程温和陪伴,给孩子时间消化一下,一般情况下,孩子会去面对的很好,允许孩子害怕,允许孩子说想法,允许孩子哭。
两个孩子的经验告诉你,小的孩子,讲道理没用。最有效的,准备好平时不准他吃的零食,扎针的时候死摁住,一般一个大人不够,得两个大人配一个护士三人一起,手起针落利索点儿,完事儿赶快抱离操作区,给后面人腾地方,也是离开让你丢脸的地方,然后继续抱着,等孩子稳定下来给准备好的零食,绝对有效。一定一定一定不要在此之前让孩子看到这个零食,而且一定是他想吃但你轻易不给她吃的东西,否则无效。另外,不要在他哭得最疯狂的时候给,他会哭到一定阶段停一下或者稳定一下的,那个时候给。
我是大人,我也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