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锵锵三人行目前共上了多少嘉宾?其中你最印象深刻的是谁?

锵锵三人行目前共上了多少嘉宾?其中你最印象深刻的是谁?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锵锵三人行目前共上了多少嘉宾?其中你最印象深刻的是谁?

我是在微博上看到许老师发的这个问题截图才跟过来的。

最近在播的《锵锵行天下S2》可以看作是锵锵三人行的外景版,但许老师在第9期时因为身体原因退出了,先祝他身体无恙吧,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上海男人了。

关于上了多少嘉宾的问题,高赞答主已经统计过了,有心了,感谢。

关于锵锵三人行的过往节目,其实网上有很多合辑,有心的话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是全集,从首播到结播都是很全的,只不过前十年的节目大多是mp3格式,后面才是mp4

————————————分割下,正式回答。

印象最深的,当然是许老师、梁道长、马博士,这三个人是锵锵的魂。

记得锵锵三人行刚刚停播时,我专门写了一套四篇纪念他们三个人和那位最核心的、中国最好的主持人的四篇文章,现在转过来吧。

原文只转这一篇讲许老师的吧,其它几篇我帖上链接,或者各位有兴趣,直接去我的公号

无犀之谈

搜索,也可以。

——————

锵锵单人行|0004 窦文涛和他的三个老友(1)最有趣的海派精英知识分子

圆桌派第二季最后一集 老友相聚

许子东,梁文道,马家辉,这是锵锵三人行一生中

( 我们权且称之为一生吧,如无意外,当然,我们都希望意外发生,都希望他诈尸还魂 ),

嗯,一生中除去男主角窦文涛之外最重要的三个角色,他们的人设分别是许老师,梁道长,马博士。

许老师负责知识点,梁道长负责授业解惑,马博士负责的事情太多太杂,以后专门讲。

许子东和陈丹青,两个性格与风格完全相反的上海精英知识分子

许老师真的就像是窦文涛和我们的老师,这里讲的老师并不是指学校里与学生对应的那个职业,而是真的拥有为人师表的才华的那种特殊人才。

许老师喜欢各种体育运动 ,但他一来只限于喜欢不实际参与,二来只是个业余爱好者,并非本业。

尽管这样,许老师说起足球网球田径游泳体操来,却丝毫不输、甚至比那些专职解说员要精彩很多,任何运动,在他的嘴里都被赋予了文学与哲学的双重意义,老枪(锵锵三人行的老粉丝的简称吧)们大概都有这种体会。

许老师还喜欢美剧和电影 ,这时他化身为周黎明毕成功,我只能这样比喻,实际上,他讲到那些电影时的深度,早已经超过了一篇优秀影评所能涵盖的内容。

在锵锵三人行的最后一期中,许老师对于敦刻尔克的解读,又似乎有了袁腾飞和当年明月的趣味,他用了一系列的如果,为二战的几个节点画出了剖面图,简单、直接、生动、趣味。

窃以为,许老师是海派精英知识分子中最有趣的那一类,如果你大概熟悉海派知识分子的格局和轮廓,也会会心一笑吧?

回到许老师本门的领域,文学,在十几年的锵锵三人行节目里,反倒不是那么耀眼了。

我们都知道,同为上海人的他,对于张爱玲的作品有着深刻的领悟,对于中国的伤痕文学有着系统性的理论。

这些都是过于专业、艰深的领域,一个如许子东这样有趣的学者,懂得如何与普罗大众聊出雅俗共赏的各种可能性。

在锵锵三人行最后的日子里,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许子东失联了。

老枪们都已经习惯,子东、文道、家辉这三位文涛的老友,每周总会有其中一位来到锵锵聊上一两期,这个频率正像老友之间的关系,不需要每日桌案相对,也不会只到良辰吉日才送上祝福。

可是继梁文道因为我们都知道的一些意识形态的原因失联很久之后,许子东在半年前也在锵锵出现了长达近三个月的真空期。

当时,我专门跑到许老师的微博下留言,其他网友都在传言,许老师是和窦文涛吵架了、谈崩了,某些事谈不来了,绝交了……

这些事,我是不会信的,

老枪们,看久了文涛和许老师节目的人都不会信的,这是两个风格最搭调的人,再加上——

讲着港普的家辉和永远不近女色的文道,

他们四个人的性格与学识完美契合成一张华丽的画卷。

后来,许老师回到节目后,虽然没有明说失联的原因,但也委婉地表达了最近学术事务缠身的无奈,大概我们都能明白一些了。

插播回忆许老师失联这件事,是想说明,许老师对于锵锵三人行整体知识架构的重要性,

你们知道的,很多社会话题,许老师的观点是点睛之笔,是痛点的手术刀,

这个上海男人看似文弱,有着一颗脆弱的心脏(和支架),但实际上,他的灵魂无比强大。

看不到锵锵三人行之后,我的心情非常沮丧,与其说是在怀念窦文涛,倒不如说,我是在怀念窦文涛和他的那些老朋友们。

那些,也是我们这些老枪们的老朋友。

好了,然后呢?

然后,我们来说说梁道长吧……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

最后再谈一下许老师吧,一直在看锵锵行天下,从腾讯播的S1到优酷播的S2,真是喜欢许老师的讲话,尤其是他和文涛的对谈。

我在微博上给许老师留言这样说:

祝许老师身体早日康复吧,这样有趣的灵魂,在中国,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