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托梁换柱”这一词语是典故吗?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托梁换柱”这一词语是典故吗?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托梁换柱”这一词语是典故吗?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其中,熠熠生辉。我们经常说的成语是有典故的,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个成语叫“托梁换柱”,可能我们对这个成语比较陌生,是不是“偷梁换柱”更好理解了?“托梁换柱”后来演化成了“偷梁换柱”。“托梁换柱”的意思是用手托起房梁,换掉折断的柱子。比喻人的力气大。后来演变成了“偷梁换柱”比喻人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托梁换柱”是有典故的。它出自于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这个成语还有个小故事。传说,商王帝乙的宫殿已经年久失修了,他想修缮一下。有一次,他在朝堂上和王子、群臣们议事。突然头顶上传来“咔嚓”一声巨响,大家抬头一看,只见大殿上有一根柱子拦腰折断。如果放任这样的形势下去,大殿马上就要坍塌了,大家也都难以幸免。

这时候,大家都惊慌失措,很无助。一时间不知道自己是该去护驾呢,还是自顾自地去逃命。这时候,人群中突然跳出了一个人,冲上来抱住了即将倒塌的柱子。没想到那人有如此大的力气,竟然能够将房梁托起来了。房屋有了根“人柱子”,没有倒塌下去的趋势了。大家这时才缓过了神,为自己捏了把汗,这才看清楚原来是原来正是王子受辛救了大家。

士兵们立马换了一根结实的柱子过来替换掉原来的坏柱子。这才让大家以后都免受灭顶之灾。经历了这件事后,帝乙越来越喜欢这个宫殿,也越来越喜欢自己这个临危不乱的儿子,并且最终册立这个儿子做了王位继承人。这就是“托梁换柱”的历史小故事。